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18集电视连续剧《爱在生死边缘》,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120医疗急救题材的电视剧。该剧以青春、健康、充满阳光、珍惜生命为主旋律,通过描写一个工作在120急救一线的年轻群体,折射出他们不同的人生、事业、理想和爱情观,充分体现了医护工作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给观众一幅体现真善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绚丽画卷。
三个毕业于同一所医学院的师兄弟——林志浩、武布克、朱小民,走进了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来的 120急救中心。主人公林志浩对医疗急救事业有一种近乎痴狂的热爱,这一切缘于年幼时经历的失去父爱的痛苦;缘于在医学院实习时,因救护方式不当所导致的同学叶小楠的好友——一位才华横溢的舞蹈高材生的高位截瘫而导致的自杀悲剧;更缘于骨子里那一份正直与爱心。
通观全剧我感到,林志浩是用青春、热血、生命和执著的精神、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在120医疗急救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倾心书写着一个大写的“爱”字:为了抢救在化工厂发生爆炸中的幸存者,他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医学院女学生武咪咪不愿给一个烧得面目全非的重伤员做人工呼吸,遭到他的高声呵斥;因为急诊离不开,母亲去世时他没有回去看一眼,被同母异父的妹妹秦小云当着众人责备“不通情理”;电视台记者采访,他坚决说出化工厂发生爆炸的实情,为此他付出了代价,但让他再去对媒体说假话他办不到;竞聘副主任考试,轮到他时偏偏一个高血压病人急需他的救治,他只对考官说了句“对不起”就离开了考场,结果他落选了;他看到许多病患的生命由于没能把握宝贵的抢救时间而失去,决定成立一个小组出车救治,自己亲自担当这个重任;一位心脏病人在飞机上犯病,林志浩等赶到机场果断地实施开胸手术,把病人从死神的手里夺了过来;一民工不慎从工地的脚手架上摔下来,造成严重伤害。工头企图与林志浩做笔交易,要他放弃抢救,林志浩拒绝了;卫生局来人到中心调查关于“陈主任事件”,此时抢救室病人休克,他扔下卫生局的人跑去抢救病人;他看到又是因为劣质“白蛋白”引起病人休克,他便到药房找老廖,欲查清此事,与老廖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当他和大家精心护理下植物人叶小楠终于苏醒过来,叶的孩子也降生了,可他却因患绝症而倒下去了……当他指导的女学生武咪咪问他:“当你生命就要结束的时刻,你觉得什么会让你感到幸福?”他平静地回答:“看着我抢救的病人向我微笑!”
林志浩在医疗急救岗位上倾心书写着一个大写的“爱”,首先因为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爱生活、爱事业、爱岗位、爱病人、爱生命,并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爱生命是最神圣的爱、最崇高的爱,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最崇高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急救医生,就是生命的“保护神”。当我在电视剧中看到林志浩和其他医生护士一起,一次次从死亡的边缘上挽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时,不能不为之感动。由此我想到了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抗击的“非典”战场上,白衣战士站在了与“敌人”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在感染最严重的时刻,他们冲到了第一线,生命就是他们战斗的武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道保护更多人生命的“防线”,他们同样是在岗位上倾心书写着一个大写的“爱”,一度被商业化锈蚀的回春圣业更彰显人道主义的光芒,因而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
当然,电视剧《爱在生死边缘》在倾心塑造林志浩这个典型形象的时候,多少有些拔高之嫌。因为在他的周围,很少看到理解、支持、关心、帮助,不论领导还是同事,还有患者及其亲属,几乎都跟他“过不去”,几乎都是嫉妒、拆台、设障碍,连他真心爱着的舞蹈演员叶小楠也长期卧床昏迷,让林志浩步步是“坎”,受到了太多的磨难,最后甚至得了绝症——林志浩付出的爱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只有两位女性因为爱慕才给他一些关心和支持。这样的情节有失真实、有失公允,很难被人接受。另外,剧中围绕林志浩的几个“三角恋”也太落俗套。尽管如此,该剧还是给人以宝贵的启示:人,是应该大写的;爱,也是应该大写的。一个大写的“爱”字,能展示善与美的的精华,能展示升华的思想道德境界,能让社会对一种职业的尊重充满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