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之前,张纪中、张绍林还没有机会与他们仰慕的中央电视台合作过。1992年听说央视要拍《三国演义》,而且由五个组来制作完成,于是他们来到北京,希望能获得跟央视合作的机会。但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你们来晚了,全部主创人员已确定。然而一个月后,他们突然接到中央电视台的通知:《三国演义》剧组决定让他们拍第四部分--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到秋风五丈原,共13集。在最初的惊喜和激动过去之后,他们很快冷静了下来。这13集戏是全剧中难度最大、最不好拍摄的部分,光外景地就得跨越一万多公里,从南端的云南瑞丽到西北的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北部的内蒙古草原,而且还要涉及到动物演员。拍摄这种大场面剧作,制片主任的组织能力和各个方面的协调能力成为拍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环节。担任制片主任的张纪中率领着剧组这个庞大队伍,像当年转战南北的红军战士一样奔走祖国各地,在山河大地上构画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经过11个月的艰苦奋斗,《三国演义》第四部分终于封镜。
1994年,与北京人身份告别了27年的张纪中,终于以山西人的身份正式申请调入中央电视台。三年之后,张纪中又回复为一个北京人,真正地调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专职的制片人。
1968年离开北京上山下乡时,张纪中还是个17岁的少年,1997年调回北京时他已经46岁了,中间相隔了将近30年。
《三国演义》拍摄结束后,中央电视台决定由张纪中、张绍林担任《水浒传》的拍摄制作。获得这个消息后,张纪中当天赶到西安确定编剧人选,接着马不停蹄返回北京召开《水浒传》专家讨论会。为了保证《水浒传》剧本质量,张纪中采用编剧淘汰制,先后淘汰了三位名编剧,最后保留了西安的杨争光和内蒙古的冉平。在《水浒传》的武戏上,张纪中启用了在国际上颇有知名度的香港武打导演袁和平。在此之前,张纪中和袁和平并不认识,当时袁和平又很忙,张纪中三次邀请袁和平,两次均遭到拒绝,最后一次是张纪中在车祸受伤后,拄着双拐见的袁和平。袁和平被他的热情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在这部戏中,张纪中积累了很多制作大型历史剧的经验,可以说,这部剧是他事业的真正转折点,是他做制片人的真正开端。
四年之后,《水浒传》的播出引起巨大反响,除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一等奖等、还给中央电视台创下了较大的经济收入。
1999年,就在《水浒传》封镜的两年后,张纪中看到了一则新闻,大意是说如果中央电视台愿意拍摄,金庸都愿意以一元钱的代价转让所著的任何一部作品的改编权。这则新闻让张纪中动了心,他一直喜欢金庸的小说,很想拍一部金庸的作品。张纪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领导。经过多次磋商,中心领导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于是他们以一元钱的价格买下了《笑傲江湖》的改编权。在《笑傲江湖》一剧中,张纪中大胆突破香港的武打模式,使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影片的内容与形式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播出后各地电视台收视率极高。张纪中再次为央视的投资赚回了钱。
2001年,金庸的另一部作品《射雕英雄传》投入拍摄,张纪中再次担任这部脍炙人口武侠剧的制片人。新版《射雕英雄传》不仅又一次为投资商赚了钱,而且很多拍摄地在封镜之后成为人们慕名的旅游景点。继《射雕英雄传》后,他又成功拍摄了《天龙八部》、《激情燃烧的岁月》和《青衣》3部剧。《激》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名气大,压力也大,说起现在做制作人,张纪中用了"如履薄冰"四个字,"你做的越大,人们对你要求越高"。很多时候,张纪中感到的不是名气与荣誉,而是疲惫,他想停下来好好歇歇,但是,想到剧组几百口人要靠拍片生活,他就再也不敢起那样的念头了。
靠着不懈追求,靠着顽强奋斗,大胡子张纪中以"五十岁满头白发"的代价,创下了他事业的一座座巅峰。我们在看到掌声和鲜花环绕他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夜深人静时的大胡子也会感到"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他的孤独,是热闹深处的孤独;他的无奈,是来自大众眼里荣誉之中的无奈。让我们紧紧握住张纪中的手,道一声珍重吧。